3分钟带你了解芬太尼——镇痛“双刃剑”
2025-04-11
芬太尼 Fentanyl
近期,一则涉及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的议题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甚至成为中美贸易博弈的重要诱因。2025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白皮书中明确如何科学准确界定芬太尼类物质、严格芬太尼类物质前体管控、加快推进科技手段研发应用等内容。什么是“芬太尼”,它到底是有多大危害竟能牵扯到两国之间的贸易战?
芬太尼|游走在光明与阴影中的 “双面刃
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其化学结构基于吗啡骨架改造,于1960年由比利时化学家保罗·杨森研发。可作用于生物体内从而产生麻醉和镇痛作用的物质,属新型强效麻醉性镇痛剂,它的镇痛效力是吗啡的100倍、海洛因的50倍,且起效快、代谢迅速,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镇痛王牌”。在临床应用中,芬太尼是癌症晚期患者、重大手术麻醉的核心药物。
芬太尼的麻醉镇痛效果特别猛,用一点就能缓解剧烈疼痛。但问题也就出在这个“猛”字上——它的药效和毒性能达到海洛因的5000倍!换句话说,稍微用多一点就会要命。于是,有些人看中了它的“威力”,偷偷把它用在了非法制毒上。然而,其“双刃剑”特性亦不容忽视——极低的致死剂量(2毫克)和快速成瘾性,使其一旦流入非法渠道,便成为致命的“隐形杀手”。
通过简单修饰芬太尼化学结构上的某个原子或基团,即可得到与芬太尼结构类似、作用相近甚至更强的芬太尼衍生物。这些物质绝大多数系不法分子从制药公司发表的学术文章中检索出来,或者为规避法律管制而设计出来,目前全球已发现滥用的芬太尼类物质有近百种,其潜在数量可能高达成千上万种。芬太尼类物质多与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混合滥用,使人产生阿片类毒品的欣快感,同时其麻醉镇静作用会影响滥用人员的中枢神经系统,超剂量使用可导致昏迷、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图 芬太尼类物质
浙化检测|以硬核技术构筑芬太尼类物质检测防线
作为国内分析检测领域的深耕者,浙化检测依托40余年技术积淀,构建了涵盖色谱、质谱、光谱、波谱技术的未知物精准筛查体系,尤其在复杂基质未知物成分解析及痕量物质定量分析领域形成显著技术优势。针对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迭代迅速的监管挑战,实验室创新开发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污水痕量毒品高通量检测方法,实现对潜在药物滥用人群的高效筛查。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突破环境介质检测瓶颈,成功建立环境污泥中精神活性物质的快速精准检测方法,检出限低至10 ng/kg,为毒情监测网络向环境基质延伸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在2023年国家禁毒办组织的全国毛发与污水检测实验室能力比对中,浙化检测从211家报名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48家通过能力验证的检测机构之一,标志着其在新精神活性物质检测领域的技术能力已跻身国内第一方阵。
技术硬实力与人文温度的双向奔赴
浙化检测相信:当科技注入人文温度,冰冷的仪器便化作守护生命的温热盾牌。浙化检测始终秉持 "科技服务社会" 的使命,将尖端分析技术转化为实战效能。近年来,团队在芬太尼类物质检测领域为公安缉毒部门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支持,从实验室数据到实战应用的无缝衔接,切实助力破解新型毒品检测难题。
浙化检测将持续开放技术资源,为各级公安部门提供覆盖精神活性物质检测全链条的技术解决方案与专业化检测服务,以科技赋能禁毒事业,守护社会安全底线。